現在的社會非常的發達,各種高科技也是非常的厲害,而且為了發展經濟,加快城市建設,現在城市中的綠地面積在逐漸減少,這樣一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綠地面積都在減少,而綠地面積減少,工廠等設施的增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空氣污染,現在空氣污染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亟待解決。
煙塵和顆粒物有什么區別
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粉塵包括可吸入顆粒物 和較大的不可吸入顆粒物.而煙塵是液態的,俗稱煙霧.理論上他們都是固體顆粒,主要區別就是微粒徑度的大小區別:一般情況下直徑<0.1μm的是煙塵;直徑0.1μm的是粉塵.
大氣顆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s)是大氣中存在的各種固態和液態顆粒狀物質的總稱。各種顆粒狀物質均勻地分散在空氣中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龐大的懸浮體系,即氣溶膠體系,因此大氣顆粒物也稱為大氣氣溶膠(Atmospheric Aerosols) 。1918年,物理學家E.GDonnan發現膠體化學過程和有云的大氣過程有重要的相似點,因此參照術語“水溶膠(Hydrosol)”,引入了“氣溶膠(Aerosol)"術語,用于指空氣中分散的顆粒和液滴。氣溶膠是多相系統,由顆粒及氣體組成,平常所見到的灰塵、熏煙、煙、霧、霾等都屬于氣溶膠的范疇。在許多文獻中,大氣顆粒物和大氣氣溶膠都是指大氣中的顆粒物。
大氣顆粒物的成分很復雜,主要取決于其來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為源兩種,后者危害較大。在學術界的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兩種。
一次顆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釋放到大氣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顆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鹽粒子、燃燒煙塵等等。
二次顆粒物是由大氣中某些污染氣體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之間,或這些組分與大氣中的正常組分(如氧氣)之間通過光化學氧化反應、催化氧化反應或其他化學反應轉化生成的顆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轉化生成硫酸鹽。Wl'dtby等人根據大氣顆粒物表面積和粒徑分布的關系,得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粒度模,并用來解釋大氣顆粒物的來源與歸宿f3;7;81嘲。按照顆粒物的空氣動力學直徑,可將大氣顆粒物分為三種類型的粒度模:愛根核模(以21xrn)。
(1)愛根核模顆粒物主要來源于燃燒過程所產生的一次顆粒物,以及氣體分子通過化學反應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顆粒物。
(2)積聚模顆粒物主要由核模凝聚、或通過熱蒸汽冷凝再凝聚而生成。
(3)粗粒子模顆粒物主要由機械過程所產生的揚塵、海鹽濺沫、風沙等一次顆粒物所構成。
懸浮顆粒物是懸浮于大氣中的固體、液體顆粒狀物質的總稱。大氣懸浮顆粒物的形狀、密度、粒徑大小。光、電、磁學等物理性質及化學組成。隨其形成和來源的不同有很大差異。可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實際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往往是有許多不同化學組成、不同粒徑的顆粒聚集在一起的混合體。所以它沒有恒定的化學計量的組成。在城市大氣懸浮顆粒物中發現有幾十種金屬、非金屬元素和幾百種有機化合物。從懸浮顆粒物的來源。
可分為天然來源。如土壤塵、火山灰霧、海洋浪沫。一般為粗顆粒(粒徑大約1~500μm);人為來源。如工業排放的粉塵、化石燃料燃燒的煙塵、汽車排氣中的顆粒物以及農藥噴霧、噴氣式飛機的排放物等。顆粒的粒徑較小。一般直徑小于2μm。大氣中顆粒物的粒徑范圍很寬。從0。001μm到1000μm以上。
不同粒徑的顆粒物在大氣中懸浮的時間不同。一般粒徑大于50μm的顆粒物受重力作用很快沉降到地面。在大氣中滯留為幾分鐘至幾小時。粒徑為0。1μm的顆粒則可在大氣中滯留幾年。硫酸鹽顆粒(或稱硫酸鹽氣溶膠)其粒徑為0。1μm。故能長時間懸浮于大氣中而遠距離遷移。
所以懸浮顆粒物的污染布及區域,甚至超越國界。小于10μm的顆粒物(即飄塵或可吸入沉)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尤以2~4μm的顆粒物在支氣管和肺泡中的沉積率最大。小于1μm的顆粒物對可見光又很強的散射作用。它會造成大氣能見度的降低。
煙塵和顆粒物有什么危害?
總懸浮顆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其粒徑范圍約為0.1-100微米.有些顆粒物因粒徑大或顏色黑可以為肉眼所見,比如煙塵.有些則小到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觀察到.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可吸入顆粒物(PM10)在環境空氣中持續的時間很長,對人體健康和大氣能見度影響都很大.一些顆粒物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煙囪與車輛.另一些則是由環境空氣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細小顆粒物,它們的化學和物理
組成依地點、氣候、一年中的季節不同而變化很大.可吸入顆粒物通常來自在未鋪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以及被風揚起的塵土.
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后,會累積在呼吸系統中,引發許多疾病.對粗顆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統,誘發哮喘病.細顆粒物可能引發心臟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因此,對于老人、兒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風險是較大的.另外,環境空氣中的顆粒物還是降低能見度的主要原因,并會損壞建筑物表面.
常見的煙塵有黑煙﹑紅煙﹑黃煙和灰煙。不同顏色的煙塵,其組成和來源各不相同。
黑煙含有大量焦油﹑碳黑,主要來源于燃煤﹑燃油業。
紅煙含有大量氧化鐵,主要來源于鋼鐵廠。
黃煙含有大量氮氧化物,主要來源于化工廠。
灰煙主要來源于水泥廠和石灰廠。
全世界每年約有1億噸煙塵排放到空氣中,其中不乏有毒煙塵,如不及時處理,不僅會毀掉藍天,而且會毀掉人體健康甚至生命。